本报银川12月14日电(记者庄电一)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宁夏高层次人才培养暨“313人才工程”工作会议上获悉:宁夏正逐步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、选拔、使用的动态管理机制,初步形成全自治区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,已有119人入选自治区“313人才工程”,这些人才因得到特殊的培养而迅速成长。
宁夏是个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少数民族地区,人才资源密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.1个百分点,高层次人才则更为短缺。自1996年开始,宁夏在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实施的基础上,着手实施本地区的“313人才工程”。“313”即选拔培养30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,100名自治区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、300名后备人才。目前入选的119人中,有3人入选国家级人才第一、第二层次,有18人入选第三层次。这些人年龄均在45岁以下,其中有28人年龄在35岁以下。
在“313人才工程”的带动下,宁夏多数地区和部门都制订了跨世纪人才培养规划,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工程。银川市实施了“251人才工程”,宁夏大学启动了“名师工程”,宁夏医学院出台了“2136人才培养方案”西北轴承集团公司,宁夏民族化工集团公司等企业也都开展起高层次人才群体建设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宁夏各有关部门特别注重资金投入。目前,用于改善“313人才工程”人选学习、工作、学术交流和环境条件的经费已超过70万元,每年用于跨世纪人才培养的经费也有数百万元。同时,有关部门对人才工程实行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,不搞终身制。他们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推荐评审、进修培训、资金管理、评价考核等多项制度,及时了解并掌握人选的培养和使用情况,促进了人才的成长,以确保人选的质量。